2019年以來,邛崍市聚焦資源配置,選址市文化館掛牌成立邛崍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搭建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三級組織體系,目前全市已建成1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14個新時代文明實踐所、189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實現市、鎮(街道)、村(社區)全部覆蓋。邛崍市依托文化館、圖書館、文化廣場、景區景點等基層文化陣地,居民聚集區、公共服務設施、窗口單位、農村集市等公共場所,延伸建成新時代文明實踐基地(點)748個。同時,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政治引領、凝聚力量、為民服務的功能,推動實踐站與黨群服務中心共址建設,深化“黨建引領+文明實踐+社區發展治理”工作格局,推行“一站式”服務,并對公眾免費開放。[詳情]
近年來,邛崍市聚焦長效化運行,壓實主體責任,市委主要領導擔任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主任,鎮(街道)黨(工)委主要負責同志擔任文明實踐所所長,行政村(社區)黨組織書記擔任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站長;加強工作保障,充分統籌各類資源,在機構設置、活動場所、人員配備、設施建設等方面給予優先保障;加強考核指導,把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工作納入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實績考核,納入意識形態專項督查內容,納入市委、市政府目標績效考核體系,健全新時代文明實踐之“制”。【詳情】
在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的過程中,邛崍市切實聚焦群眾需求,著力構建“點單”“派單”“接單”“評單”相貫通的工作模式,以村(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為線下統單平臺,依托“文明興蓉”平臺、“為村”平臺、微信群等線上平臺,實時收集整合居民的微心愿和民生需求,織密新時代文明實踐之“網”。【詳情】
近年來,邛崍市依托市志愿服務總隊組建理論政策宣講、文化文藝服務等專業隊伍,并貫通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和融媒體中心建設,探索開展“老區新講壇”理論宣講活動,以“掃碼聽黨史”“掃碼聽理論”等形式創新宣講模式,深入田間地頭、居民院落等開展理論宣講641場;開展“助力創建·文明有我”志愿服務活動100余場;同時運用“互聯網+”方式,綜合運用微信、微博、移動客戶端等渠道廣泛宣傳文明實踐成果。【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