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昌石牌坊群是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寶。
隆昌擁有媲美紅旗渠的“沱灌渠”。
今年6月,一場沉浸式實景化演藝節目《遙感牌坊街》在南關石牌坊古鎮上演。
毗鄰古宇湖的孔子公園。
候鳥樂園古宇湖。
從“百丈千階一峽天,兩巖空疊入云淵”的孔子公園,到“四柱三門三重檐五滴水”的青石牌坊群;從“高墻聳立壯山巔,古堞盤旋踞翠巒”的云頂古寨,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古宇湖……春夏秋冬,四季更迭,剛剛入選第四批天府旅游名縣的內江隆昌市處處皆風景,一磚一瓦都是文化,山山水水皆有故事。
“川東門戶”隆昌市地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主軸發展帶腹心節點,毗鄰重慶市榮昌區,是“中國石牌坊之鄉”“中國西部魚米之鄉”,境內置縣史可追溯到唐代,距今已1300多年。作為四川省第四批天府旅游名縣,隆昌把天府旅游名縣創建工作列為“一號工程”,聚全市之力推進文旅產業發展。因文而立、因旅而興、因融而活,“牌坊之鄉”正全力加快打造川渝地區休閑度假目的地,繪就一幅文旅融合的大美畫卷。
特色打底
激活“三古之旅”等標志性文旅IP
自2019年啟動創建天府旅游名縣工作以來,隆昌市走過了4年歷程,堅持文旅融合,推進全域旅游,著力讓歷史遺存活化,讓“牌坊之鄉”煥新姿,使散落的文旅資源實現從“蘇醒”到“蓬勃發展”的歷程。
翻開隆昌文旅地圖,可以看到一座座古牌坊,整齊排列在連接巴蜀兩地的千年古驛道上。
隆昌至今保存有國內規模最大、種類最多的石牌坊群。這17座石牌坊早在2001年就被評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的已有500多年歷史。17座石牌坊中,既有慶祝當地老人年過百歲的百歲坊,也有旌表孝道的節孝坊;還有宣揚善舉的功德坊……牌坊類別共計9種。
千百年來,隆昌人以石為基、與石結緣,以獨特技藝賦予青石鮮活的生命。作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隆昌青石雕刻技藝讓樸素的青石“開口說話”,鐫刻傳承了德政文化、廉潔文化、仁愛文化。
一座城市,一群建筑,一段歷史。石牌坊,代表了隆昌厚重的歷史人文底色,蘊藏著一段段風云激蕩的歷史過往,也鑄就了隆昌旅游的“靈魂”。
以“古牌坊”為標志性文旅IP,聯動候鳥樂園古宇湖、夢幻奇峰古寨堡,隆昌擁有獨具特色的“三古之旅”。
一花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隆昌不僅有全國第一個天然氣建制工業礦區——隆昌氣礦,還擁有媲美紅旗渠的“沱灌渠”,更有“世界名蘭”隆昌素、“現代古飾”隆昌土陶、夏布編織工藝、大型陶缸制作技藝、溫補暖身的羊肉湯、色味俱全的稻田蝦、唇齒留香的紅燒鴨等諸多非物質文化遺產。
邁步新征程,坐擁豐富特色文旅資源的隆昌正在繪就“詩和遠方”新畫卷。
高位推動
“五個一”務實舉措促進文旅產業升級
早在2007年,隆昌就被確定為全省41個旅游發展重點縣之一,隨著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和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的深入推進,隆昌的文化和旅游業迎來了全新機遇,為創建天府旅游名縣增添了底氣和信心。
隆昌市委主要負責人介紹,自天府旅游名縣創建工作啟動以來,隆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把此項工作列為“一號工程”,采取“五個一”務實舉措,聚全市之力推進文旅產業發展。
整合資金加大投入。研究出臺《促進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的扶持辦法》等扶持政策,設立了5000萬元文旅產業專項資金,整合財政專項資金和社會投資,累計投入50億元,為隆昌市天府旅游名縣創建和文旅產業發展提供了堅實支撐。
全力推進項目建設。先后建成金沙時代文旅綜合體、云峰關森林公園、327車間紅色工業文化傳承區等10余個大型項目,溫德姆五星級酒店、“新街里”文旅商業街區、觀湖精品民宿村、內榮“雙昌”農業旅游觀光園區等文旅項目加快推進,旅游全要素產業鏈短板進一步補齊。
完善旅游配套設施。投入財政資金1.2億元,全面完成智慧旅游、旅游風景道、旅游廁所、景區標準化提升、全域標識系統等14個對標配套項目建設,旅游配套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
開展活動豐富體驗。每年舉辦牌坊藝術周、羊肉湯美食節、古宇湖觀鳥節等特色文旅活動;依托“蓮峰”文化品牌,創作了以牌坊文化為主題的《肅慶開倉放糧》《牌坊街的秘密》等實景化演出,創新推出街區沉浸式演藝節目《遙感牌坊街》,市民和游客體驗進一步豐富。
線上線下集聚人氣。堅持“線上+線下”結合,舉辦全面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暨農文旅融合助力鄉村振興專題會,創新策劃“宣傳部長邀你游隆昌”“鎮街展特色”等11個系列融媒產品100余期,在50余家主流媒體發布原創信息600多條,隆昌文旅知名度和美譽度進一步提升。
亮點頻出
“文旅+”業態不斷豐富,推動創建惠民
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
“天府旅游名縣創建工作是一項涉及全市各級各部門的系統性工程,標準要求高,注重細節和提升品質?!甭〔形饕撠熑私榻B,隆昌市堅持全民參與,各級各部門協同配合,努力擰成“一股繩”,形成了黨委統攬、政府主導、文旅主抓、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創建體系,在全市掀起了“比先爭優”的創建熱潮。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隆昌持續發力,一盤棋、一條心、一股勁,在隆昌大地上精描細繪、精雕細刻、精耕細作,推動創建天府旅游名縣。
推動創建惠民。從隆橋驛收費站出口入城,一條全長約5公里的休閑綠道亮相,依次串聯起正在規劃建設中的溫德姆五星級酒店、恒星湖公園、隆橋驛森林公園,直到古宇湖北入口旁的孔子公園。休閑綠道讓“綠道+騎步”成為隆昌熱門的旅游“打卡”方式,公園在城市中生長,讓“推窗見綠,出門見景,行路見蔭”成為現實。
在新建成的孔子公園智慧廁所,人臉識別取紙、智能顯示廁位數量等功能一應俱全,科技賦能讓旅游廁所更顯格調。
在國家一級文化館——隆昌市文化館,全新亮相的美術館、非遺展館、多功能廳等完成提升改造,全年免費開放,為群眾文化活動提供交流、學習、提升的平臺。
在小城里的大劇院——蓮峰大劇院,在隆昌市圖書館、科技館、檔案館,從硬件擴容到軟件提質,從目之所及到體驗感受,隆昌市公共文化服務水平的提升,讓市民群眾和廣大游客紛紛點贊。
在圣燈鎮梨園村“天峰梨苑”,露營的同時可遠眺萬家燈火,與星辰湖泊對話;在古湖街道古宇村自駕露營地,可欣賞候鳥翩躚,領略“稻漁文化”;在石燕橋鎮三合村,川渝合作成果初顯,山上油茶、山下稻漁,道路穿梭、風貌統一,一派田園風光,再現土陶文化之美。
在胡家鎮鄉村振興示范區,成片的高標準稻田縱橫交錯,目之所及,路成網、渠成系、田成格。在胡家鎮的高標準農田里,水稻長勢良好,稻田里,無數小龍蝦正在成長。
來隆昌吃小龍蝦,成為打卡“精致靚麗隆昌”的誘人選項。小龍蝦“烹”出了一桌美食,也“烹”出了大產業。以稻漁綜合種養為基礎,隆昌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業,構建農文旅融合發展模式,進一步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
文旅融合亮點頻出,組成一幅星光璀璨的文旅融合發展圖譜。
隆昌市政府主要負責人說,創建天府旅游名縣的最高標準是讓游客滿意,創建的目的是讓全市人民受益。隆昌市以“創建為民、創建惠民”作為創建天府旅游名縣的出發點與落腳點,整個城市變得更有活力、更具魅力,市民幸福指數不斷提高。
品牌提升
全力打造川渝地區休閑度假目的地
入選第四批天府旅游名縣后,隆昌接下來如何不斷叫響、做實、擦亮這一金字招牌?
“天府旅游名縣既是一項榮譽,也是一種動力,更是一份責任?!甭〔形饕撠熑私榻B,立足新起點,隆昌市將充分發揮“成渝半小時經濟圈”區位優勢,積極搶抓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下的輕度游、周邊游新業態機遇,用好用活已有的特色文旅資源,持續擦亮天府旅游名縣金字招牌,全力打造川渝地區休閑度假目的地,力爭到2025年,實現旅游總收入120億元,接待游客1200萬人次。
隆昌市錨定了“聚焦城區旅游,推動文旅產業提檔升級”和“聚焦鄉村旅游,推動農文旅深度融合”兩個主攻方向。
聚焦城區旅游,推動文旅產業提檔升級。隆昌將聚焦“短途游、周末游、夜間游”,重點依托石牌坊、古宇湖兩個國家4A級旅游景區以及溫德姆五星級酒店、“新街里”特色文旅商業街區、觀湖精品民宿村等,布局一批“精而美”的小場景,開發“旅游觀光+精品住宿+特色美食+高端購物”等新業態,構建“吃住行游購娛”旅游全要素產業鏈,拓展川渝兩地周末“微度假”旅游市場,積極應對文旅消費市場變化,在爭取川渝兩地游客回流中搶占先機、贏得市場。
近年來,隆昌市充分挖掘發揮各鎮(街道)和村社的資源優勢、傳統優勢和區位優勢,將自然景觀、歷史文化、特色產業等有機融合,建成了5個四川省鄉村旅游示范鎮和重點村、2個四川省農業主題公園,基本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景”的鄉村旅游發展體系。
聚焦鄉村旅游,推動農文旅深度融合,隆昌市將繼續探索農文旅和鄉村振興的創新點、契合點,打造鄉村休閑旅游優勢品牌和城鄉居民休閑旅游“打卡地”,重點依托古宇漁村等3個國家3A級景區,開發自駕露營、親子互動等娛樂項目;依托三合村、印壩村、梨園村等鄉村旅游點,開發觀光采摘、民宿康養、農事體驗等休閑項目;依托327車間紅色工業文化傳承區、土陶博物館、川渝青少年示范性綜合實踐基地等,開發科普研學、非遺體驗、拓展培訓等實踐項目,力爭在2025年前,新建成1個國家鄉村旅游重點村、2個天府旅游名村。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踏上新征程,隆昌勇毅前行。歡迎來到“中國石牌坊之鄉”、天府旅游名縣——精致靚麗隆昌,走千年驛道,聽牌坊故事,觀古宇霞輝,訪歷史足跡?。ㄎ目?羅尹 圖片由隆昌市委宣傳部提供)
編輯:楊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