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排場,比闊氣”的情況變少了,“喜事新辦、喪事簡辦”的風氣更旺了,安全、文明、綠色祭掃的風尚備受推崇,“倡導社交文明 加強公共衛生”的倡議深入人心……群眾直觀感受到的這些變化,記錄著四川省在深化移風易俗工作中自上而下“刮骨療傷”的決心和努力。
近年來,四川省聚焦移風易俗,持續深入開展新時代鄉風文明建設十大行動,破除各種陳規陋習,打造優美人居環境,倡導現代文明理念,培育健康生活方式,推動形成文明鄉風、淳樸民風。
完善機制
破除陳規陋習
6月9日,涼山彝族自治州甘洛縣新市壩鎮居什村成功阻止了一起高價彩禮事件。當天,新市壩鎮黨委書記阿衣什哈莫在獲悉情況后,第一時間聯系城關派出所警員,組織移風易俗勸導隊工作人員、鎮村兩級紀檢監察員與包村領導、干部,“警、干、村”三方聯動,同時與女方所在鄉鎮的工作人員聯系反映情況。最終,經過多方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勸導,男女雙方及其家人深刻認識到“彩禮不是衡量愛情的尺度,更不是體現面子大小的方式”的道理。該案例成功打響了新市壩鎮抵制高價彩禮,深化移風易俗的“第一槍”,同時也成為《涼山彝族自治州移風易俗條例》實施后的一個典型案例。
強化法律約束,是推進移風易俗工作的有力保障。今年5月1日,《涼山彝族自治州移風易俗條例》正式施行,條例共5章50條,對遏制“高額彩禮”等陋習作出了明確規定,為推進全州移風易俗工作提供了法律遵循。不久后,涼山州又相繼出臺了《涼山州治理高價彩禮深化移風易俗工作導則》《在黨員、干部和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中開展高價彩禮問題治理深化移風易俗的工作方案》,以最大的決心、最大的力度深入開展移風易俗工作,全力以赴整治高價彩禮、喪事大操大辦、農村人居環境臟亂差等陳規陋習。
在民族地區廣泛開展移風易俗倡樹文明新風主題教育實踐活動是四川省推進移風易俗、倡樹文明新風的一項重點工作。近年來,四川省先后印發了《新時代推進鄉風文明建設十大行動工作方案》《四川省開展高價彩禮、大操大辦等農村移風易俗重點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實施方案》等,對移風易俗工作作出系統部署,推動全省鄉風民風不斷改善。
在相關細則的指導下,全省各地堅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倡導與規范、教育與治理、激勵與處罰相結合,圍繞“移什么風”“易什么俗”,著力在因地制宜、守正創新上下功夫,著力在統籌推進、協調推進上下功夫,著力在以城帶鄉、共建共享上下功夫,著力在社會影響、影響社會上下功夫,全面提升農村社會整體文明程度,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盼,為群眾減負,為幸福加碼。
與此同時,四川各地深化文明創建行動,切實發揮文明創建在推動移風易俗、樹立文明鄉風中的示范帶動作用。通過加大縣級文明城市創建力度,以創促建,不斷提升文明城市創建質量水平。持續深化文明村鎮創建,強化示范帶動。廣泛開展文明單位城鄉結對共建活動,鼓勵文明單位發揮自身優勢,指導督促幫扶村開展高額彩禮等陋習治理工作。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建設,加強婚戀觀、家庭觀教育,引導廣大家庭抵制高額彩禮等不良社會風氣。加強文明校園創建,策劃開展移風易俗未成年人主題教育實踐活動,培育未成年人弘揚時代新風的良好習俗。
因地制宜
挖掘地方特色
“精神文明樹‘風氣’:禁惡習,促和諧;講文明,樹新風?!薄捌瞥饨ň堋皻狻喝ヅf俗,不迷信;新社會,信科學?!薄澳信降群谩狻翰恢啬?,不輕女;生男女,都滿意?!边@幾句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短句出自九寨溝縣永樂鎮大嶺村村規民約。15條居民公約充分尊重當地習俗,充分考慮群眾習慣和接受程度,涵蓋了家庭美德、文明習慣、環境治理等各方面內容,曾在四川省“三個一百”群眾性精神文明建設征集推選活動中被評為“100條最佳村規民約”。
近年來,九寨溝縣始終把移風易俗作為精神文明建設工作中的重要內容,突出宣傳教育、道德教化先行,狠抓村規民約,將村規民約作為解決鄰里矛盾糾紛的抓手,規范村民行為習慣。結合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等工作,圍繞鄉風、家風和民風建設主題,因地制宜完善村規民約。同時,遴選一批政治過硬、表達能力和自身影響力較強的“百姓”宣講員,深入農家大院、田間地頭,以壩壩會、擺龍門陣、拉家常等形式,開展移風易俗理論宣講。
“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四川省各地根據本地特點、現實需求,有針對性地建立完善五老調解會、紅白理事會、道德理事會或村民議事會等自治組織。通過完善村規民約、市民公約,普及新思想、新觀念,倡導積極向上的生活方式,定期對村民道德行為開展評議,設立“鄉賢調解室”,推廣“鄉村道德銀行”“紅黑榜”等形式的積極探索,進一步改變根深蒂固的陳規陋習和不良風氣。
樂山市積極探索推動“政府引導+德古協調+村民自治”的模式,在小涼山地區深入開展專項治理,同時深度挖掘群眾容易接受的《瑪莫特依》等彝文經典中善治的內容,收集整理了10條“爾比爾吉”(蘊含先賢智慧的格言諺語),用彝漢“雙語”開展宣傳教育。德陽市成立鄉廚協會,規范農村“壩壩宴”備案管理,今年以來,全市共計減少壩壩宴4320桌,涉及金額約345萬元。雅安市石棉縣探索實施了“1534”新路徑,即制定1個公約、抓住5個少數、建立3套機制、用好4個陣地,全縣61個村(社區)積極修訂村規民約,把抵制高額彩禮、鋪張浪費作為重點,以群眾建議為基礎,邀請鄉賢、“路吉達克”調解員、家族領頭人一起制定符合各村實際的《抵制高額彩禮鋪張浪費村規民約》,有效助推鄉村振興。
不少地方還挖掘整理了一批古家譜、古家規家訓,持續開展家規家訓教育實踐活動,開展家規家訓上墻、入戶、進楹聯活動和集中宣傳展示活動,使家規家訓可見可學、深入人心。同時通過選樹孝老愛親道德模范、身邊好人、星級文明戶、文明家庭、最美家庭、五好家庭等,聚焦培育優良家風,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帶動家庭養成好習慣、村(寨)形成好風氣。
多元推動
塑造文明鄉風
走進成都市青白江區姚渡鎮光明村,無論是村容村貌的干凈整潔,還是村民舉手投足和言語間的有禮有節,都讓人感到文明鄉風撲面而來。聊起這兩年村里發生的變化,村民們紛紛感慨:“村里的環境和秩序越來越好了?!薄班徖镏g的關系更加和諧了?!薄稗r閑時間的文娛活動豐富多彩?;閱始奕⒋蟛俅筠k的傳統陋習得到有效杜絕?!薄?/p>
2021年,光明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組建鄉風文明志愿服務隊、紅白理事志愿服務隊、光明村法律志愿小分隊等5支特色志愿服務隊伍,村干部和村上德高望重的人都積極參與其中,重點開展社區治理、鄰里和諧、曾氏孝善文化、家風家訓等文明實踐活動,深入推進鄉風文明。志愿者還把文明新風和健康生活習慣,寫進倡議書和承諾書,編成朗朗上口的文藝作品,開展移風易俗宣講,為村民宣傳“婚事新辦、喪事簡辦、余事不辦”的文明新規。
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建設,是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引領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抓手。近年來,四川省各地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大力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大力倡導移風易俗,切實提升農民精神風貌,不斷提高鄉村社會文明程度,推動鄉風民風更加淳樸、人居環境不斷改善、文化生活豐富多彩。
在全省掛牌建立的195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3000余個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和3萬余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開展的各類活動中,總能找到聚焦移風易俗,培育文明新風的特色活動。攀枝花撒蓮鎮禹王宮村在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開展“村規民約引領新時代農村,移風易俗建設美麗禹王宮”文明實踐活動,通過簽訂《移風易俗承諾書》、開展“移風易俗”讀書會等方式,號召廣大村民積極行動起來。資陽市在臨空經濟區松濤鎮甘家坪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舉辦“推動移風易俗,弘揚時代新風”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一系列圍繞移風易俗的有獎互動問答吸引了居民踴躍參與。綿陽市北川縣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志愿者,活用非物質文化遺產四川金錢板,將村風民俗、人居環境整治、社會公德、文明規范、公共秩序、治安管理等行為規范編進唱詞在鄉鎮村社進行宣傳。
各地還通過群眾大會、農民夜校、院壩會,依托互聯網遠程教育平臺、農家書屋、廣播電視等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推動轉變“等、靠、要”思想,普及科技文化衛生知識,宣傳遏制大操大辦、厚葬薄養等陳規陋習,推動形成向上向善、向好向美的社會風尚。(記者?王露)
編輯:楊均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