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文明網廣安訊(劉一勝)近年來,廣安市以“弘揚鄉風文明、提升精神風貌、助力鄉村振興”為目標,以示范創建為抓手,以“精準脫貧·文明同行”活動為載體,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著力推進新時代農村道德建設,實施“道德銀行”工程,讓農民群眾共享“文明紅利”,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不斷提高鄉村文明程度。
存入“理想信念”,構建新時代農村核心價值體系。一是進村入戶開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宣講活動。廣泛開展“新時代、新作為”百姓宣講,把廣大農民群眾的思想凝聚到黨的二十大精神上來,使黨的創新理論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入腦入心。二是加強農民群眾理想信念教育。結合常態長效開展黨史學習教育要求,充分利用改革發展成就展、傳統節慶、國家公祭儀式等活動,加強愛國主義教育,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堅定農民群眾理想信念。三是注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融入。貫徹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工作測評體系》要求,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依法治村”全過程,體現在村支兩委工作制度和村規民約中,貫穿到村民家庭教育。
存入“鄉土文化”,豐富新時代群眾性精神文化生活。一是全面推進文化惠民扶貧工作。全市幸福美麗鄉村文化院壩建設全覆蓋,每年堅持在各鄉鎮(街道)開展“三下鄉”活動至少1場(次),做好公益電影放映,不斷滿足廣大群眾文化需求。二是創新升級“歡樂農家大賽”。舉辦以“慶佳節·助脫貧”和“農民運動會”為主題的“歡樂農家大賽”,集文藝演出、趣味體育、扶貧政策宣講、表揚先進等活動于一體,豐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引導村民感恩奮進、勤勞致富。三是大力弘揚鄉土文化。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繼承發展”原則,建立健全保護搶救和發展繼承機制,使云童舞、連響舞、滑竿抬幺妹、雙竹連響、坐歌堂等本土文化得以繼承和弘揚。
存入“風尚活動”,培育新時代農村文明鄉風。一是深入推進“積分換商品”活動。建立量化考評模式、資金保障機制和三級監管體系,宣傳先進典型,促進村民“好習慣、好風氣”養成,為群眾建立“好習慣銀行”。二是長效開展結對共建“潔美家園”活動。開展村村比環境、家家比衛生、人人比文明“三比”活動和“潔美文明新村、潔美文明戶、好婆婆、好兒媳、脫貧之星”“五評”活動,倡導文明健康的生活新風尚。三是開展“走鄉村·串院壩”志愿服務活動。以“關愛他人·送溫暖獻愛心”“關愛自然·彎腰行動”“關愛社會·背篼司法官走鄉村”等為主題,開展攝影服務、環境治理、法律援助、政策宣講等志愿服務活動,讓群眾共享幸福生活。
編輯:楊均